首页 共享经济正文

习主席在杭州峰会上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

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于9月5日已落下帷幕,会议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达成了39项丰硕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纵览全局,本次峰会具有两大重要历史性意义:一是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提供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一揽子方案;二是为未来全球长效治理体系与机制奠定了可持续与包容发展的基调。在世界经济版图发生大转型的重要时刻,中国作为会议东道国通过不懈努力将“发展”二字浓墨重彩地写入了G20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强调G20应致力于“打造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总结峰会在发展领域的成果时讲了三个“第一次”共享经济g21峰会,第一个“第一次”是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长期以来,发展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饱受争议的全球性问题。首先,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进程缓慢、人力资源匮乏、国际竞争力低下、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差,这些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阿喀琉斯之踵”。帮助它们摆脱饥饿、贫困和落后需要国际社会在援助、投融资、能力建设、技术转移等方面大量的投入,而与填补“发展鸿沟”的需求相比,这些资源处于长期缺口不足的状态。其次,尽管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也制订了一些议程并采取行动试图解决发展困境,但总的来说,与高远和雄心的目标相比仍缺乏足够的实质性行动,可谓“雷声大、雨点小”,而随着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陷入经济低迷、对发展议题的重视与投入程度也日趋减弱。再次,虽然当前发展中国家的GDP已占到全球经济规模总量的一半(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获得“群体性崛起”,但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经济秩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货币、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仍然有限,而它们要求维护发展权益和政策空间的诉求却被长期忽视,此外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数字经济等新挑战方面得不到有力支持,因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脆弱经济体、内陆经济体、小岛国经济体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处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

G20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虽然很早就将发展议题纳入到合作议程中,但它始终未上升到高级别的地位。而此次G20杭州峰会则改变了这一状况。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参加G20峰会时,对G20这一机制就进行了准确定位,即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国际经济事务进行充分协商的重要平台”。此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又强调指出,G20应致力于“打造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发展议题理应成为G20的永久性主题之一,成为G20未来工作行动计划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G20成员开展各领域协调与合作的基本理念与范畴。

为实现将发展议题置于G20宏观框架内核心位置的目标,“发展”成为峰会公报、文件和重要官方讲话中出现频度最高的词汇,尤其是中国在杭州峰会成果中实现了三个标志性“创新”: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第一次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这些行动计划和务实成果将为纠正全球发展中的不平等、不平衡、不公正问题做出重要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创造宏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包容与共享增长观”

形成发展共识、制订发展议程和实施促进发展的行动需要必须坚持“包容性增长”,这是中国在以往G20峰会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共识的基础上所新增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原则。习近平主席在杭州峰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中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包容与共享增长观”,为在G20框架下推进发展导向议题和完善全球发展治理结构提供了重要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第一,全球治理应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第二,全球治理应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第三,全球经济治理应以合作为动力,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第四,全球经济治理应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基于包容和共享理念以实现发展目标与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能力。

杭州峰会注重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与参与性

习近平主席对峰会成果进行总结的三个“第一次”中还有一个“第一次”就是杭州G20峰会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共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需要得到广泛的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因此,作为本次峰会的东道主,中国除了邀请G20中的10个发展中国家成员外,还特别邀请了泰国(77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老挝(东盟轮值主席国)、乍得(非盟轮值主席国)、塞内加尔(“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以及埃及和哈萨克斯坦作为特别嘉宾国出席峰会。它们代表了世界上近2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参会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G20中的力量,提高了发展中国家更广泛的参与性与代表性,更好地传递了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关切,加强了G20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平等对话和参与决策的机制。特别是杭州峰会从开始筹备起就一直把非洲发展问题纳入议题,并最终在成果中达成《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充分体现了中非紧密伙伴关系以及全球对最贫穷大陆的发展问题的关注。

G20应该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习近平主席在杭州峰会的演讲中指出,“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G20应该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为实现将发展议题置于G20宏观框架内的核心地位的目标,峰会达成和批准了一系列实施发展议程的具体行动计划、倡议与承诺,改变了以往G20峰会对发展议题只“唱高调”却开出“空头支票”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对接,G20杭州峰会公布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联合国于2015年通过的为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共包括17项具体目标。2016年是落实该发展议程的起始元年,杭州峰会通过落实行动计划使G20转型和升级为全球发展治理的主要平台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对此,G20将充分发挥其在全球最高层面实施发展倡议与行动的比较优势。G20的这份行动计划不仅包括设定“高级别原则”,而且承诺通过“国别与集体行动”推进落实,其中还特别列明了集体行动将围绕的具体“可持续发展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农业、粮食安全和营养、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普惠金融和侨汇、国内资源动员、工业化、包容性商业、能源、贸易和投资、反腐败、国际金融架构、增长战略、气候资金和绿色金融、创新、全球卫生,甚至还将行动的详细措施、如何对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分项目标都进行了翔实的描述。因此,这可谓是一份又实又细的行动计划。

第二共享经济g21峰会,G20杭州峰会发起了《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它通过自愿政策选项,针对非洲与最不发达国家强化包容增长,提升其工业发展潜力。具体包括: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结构转型;支持可持续农业、农商业和涉农产业发展;深化、扩大、更新本地知识和生产基础;促进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在内的可持续和安全能源领域的投资;探索就工业生产力和职业培训开展合作,同时促进在可持续和富有韧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通过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贸易支持工业化;等等。

第三,G20通过了与11个多边开发银行共同提出的《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行动的联合愿景声明》和批准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它们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项目质量、加强项目储备、增进新老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利环境和动员私人投资,同时加强以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整体协调与合作。

第四,在G20通过的其他非专门针对发展议题的战略与行动中也体现了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积极元素。例如,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中,特别强调了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支持,包括: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利用科技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机遇,制定相关战略和计划,推动包容性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和自愿的技术转让,为建立最不发达国家技术银行采取行动,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最佳经验和项目。在《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中,特别提出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获取数字技术和发展数字贸易,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取贸易融资工具的知识技能以及增加对贸易融资的资金安排,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推进和加强贸易促进援助倡议。

杭州峰会成果是基于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使命重大。我们要努力把二十国集团建设好,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习近平主席心存长远。着眼于G20机制发展,他给出“四个倡议”——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中国在本次G20杭州峰会的发展议题上之所以取得丰硕的成就源自两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因素。一个重要因素是峰会成果中的许多倡议与行动计划都是基于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工业化、农业、减贫、教育等领域取得的辉煌业绩,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模式,增强了采取促进发展的国际行动的说服力,也为找准发力点和设置优先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创新、互联网、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新能源等领域所提出的战略构想与路线图,为G20在应对发展的新挑战上确立了前进的方向。中国也由此成功地将国内层面的发展问题与国际层面的发展问题有机而巧妙地联系起来。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峰会成果对未来全球发展治理的理念、模式与重点受到中国近年来为国际社会所提供的新的物质性与制度性公共产品的重要启发。当前,中国倡导建立的金砖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工业合作伙伴计划”,以平等互信、互利共赢为理念,以促进长期发展为导向,以提供硬件公共产品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突破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与预期收益,为打造当代责任与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崭新的理念与路径,也为改革21世纪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及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国际经济新秩序开辟了崭新的格局。习近平主席对此在本次峰会中还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中国在促进全球发展问题上的全球视角与大度胸怀。

通过本届杭州峰会,发展治理进入了G20的主流视野,这为G20的长远合作确立了与时俱进、切中时弊的新目标与方向。“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凡所承诺,定将落实。中国以发展问题作为重要推手,既为全球治理改革增添了新活力,又把握了引领全球治理未来进程的主动权。G20杭州峰会也将因为成就全球发展治理的“新坐标”而永载史册。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参考文献】

①《树立起新的“全球标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圆满成功富有成果》,人民网,2016年9月7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