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店铺正文

半月谈|共享员工:“自我重组”可成常态

“共享员工”卫引在为外卖订单拣货 鞠焕宗/摄

半月谈记者 方问禹 崔力

温莎KTV湖墅店店员朱超原本打算春节后错峰回老家云南,结果受疫情影响,和同事们留守在杭州。老家回不去,KTV又全面停摆。正好,温莎与盒马“共享员工”后,他开始了在盒马东新东路店的分拣工作。这份跨界的工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焦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餐饮、交通、文娱等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生存、员工就业、社会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承受压力。一边是大量服务业员工待岗,一边是在线订单暴涨、运力吃紧。怎么解决?

“共享员工”模式开始兴起,在用工方式上作出新探索。

一边是待业,一边“用工荒”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西路的益乐新村小区,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租住区家庭餐饮共享,数十栋楼房紧挨密布,数以千计快递员、网约车司机、零售店员、电商从业者等穿梭其间。

疫情期间,小区相较以往明显冷清,每个出入口都有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核查证件。除了少数水果店开业外,小区内部理发店、洗衣店、食品店、超市等大多关门歇业。

疫情暴发后,餐饮、培训、小商超等行业受到明显冲击,城市服务业、文娱行业全面歇业,节前预留人力普遍待岗。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表示,有些日子每天外卖额只能达到正常水平的10%,2万多名员工待业,企业若靠贷款发工资只能撑3个月。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许多电商平台面临“用工荒”的压力,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订单猛增。春节期间,饿了么北京外卖买菜订单量增长9倍;每日优鲜春节7天订单量超过4000万件,增长3倍以上。二是骑手紧张。配送大面积延误,多家平台“最早只能第二天送达”。三是配送费上涨。一家平台将此前的“39元包邮”变更为“59元包邮”;一家服务商户的平台开始为家庭用户开放配送服务,起送价为300元,该价位预约满后将自动变更为2000元。

春节期间,盒马全国200多家门店保留了七成的运力来保证过年期间配送能力,但随着疫情的暴发,线上买菜需求远超预期,门店服务能力受限。不仅盒马,京东、每日优鲜、多点等电商平台也都面临用工压力。

KTV店员兼职外卖小哥

面对疫情给用工带来的变化,阿里巴巴旗下生鲜超市“盒马鲜生”联合数十家知名餐饮企业,尝试“共享员工”用工模式。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介绍,“共享员工”信息发出后,当天即有30多家餐饮企业主动联系对接。截至2月14日,盒马在全国14个城市接纳超2700名来自40余家企业的员工。

目前,“共享员工”数量持续增长,并在酒店、保安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服务业引起联动。

温莎集团副总经理杨颖表示:“由于人群集聚等特点,文娱行业目前全面歇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跨行业对接,既是为了节流人员成本支出,也希望给予员工和行业一些信心。”根据门店属地情况,温莎KTV首批“共享”12%基层员工去往全国各地的盒马门店。

2月10日起,企业陆续复产复工。在浙江金华,横店东磁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仍有不少外地员工未返回,存在用工缺口。为尽快恢复生产,横店东磁、普洛药业、得邦照明等企业主动与横店影视城对接,达成“共享员工”合作——首批借用上千名影视城员工,组团战“疫”保生产。

张巧原本是横店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景区的一名检票员。现在在横店东磁,张巧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共享员工”。她现在负责在电机事业部一条生产流水线上,检查从她眼前经过的每一件电机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4日,浙江东阳市已有近2000名“赋闲在家”的景区导游、餐厅服务员、检票员等成为企业“共享员工”。

东阳市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玉燕说,企业2月10日复工后,用工缺口较大,首批向横店影视城借用了180余名“共享员工”。在这期间,公司会与这些“共享员工”签订正式用工合同,保障员工权益。

“共享员工”模式成效初显,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2月6日正式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全国各地餐饮商户,可统一为员工就近报名,选择成为一名“蜂鸟”蓝骑士,或者成为附近商超便利店的一名员工。菜鸟供应链方面也启动了智慧物流人才共享计划,全国各物流园区面向周边未开工企业员工开放应聘。

用工方式创新应成为常态

“共享员工既是企业与企业间的有机互补,也是零工方式的自由调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这种有机的“自我重组”生产力,正成为当前共同抗击疫情的有益探索。

不同行业淡旺季不同,如果可以跨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的灵活调配,可望大幅度提高企业和社会运行效率,并让有意愿多干的人获得更多收入。“本来这个想法是抗击疫情的临时性措施,但几天下来,我们感到潜力很大,未来想探索成为常态的可行性。”胡秋根表示。

探索“共享员工”模式常态化,提高社会效率,缓解劳动力紧张趋势,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厘清。

在法律法规层面,对“共享员工”模式中两家企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社保政策等应予以明晰,以减轻对接难度。目前家庭餐饮共享,采用一家一家各自谈判的方式,在相关法律框架下寻找临时解决办法,不适合大规模、常态化运行。

搭建共享就业信息平台,为岗位共享信息、职业资格培训、相关认证等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

用工信息快速同步,不同企业、不同技能劳动者快速匹配岗位,“共享员工”的效率优势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3期)

举报/反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