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经济正文

□高建璋周静张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中,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分级诊疗被视为有效改善民众就医感受、理顺医疗秩序的利器。如何有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如何真正实现基层医院看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医院看疑难杂症的就医秩序?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交出了一份让人心悦的答卷。该院创新医联体建设形式,设计“互联网+”模式下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项目,组建影像、心电、检验、病理“四大诊断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乡村,构建起了服务同质化的医联体。

截至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同质化网络单位包括市级直属医院4家、县级直属医院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乡镇卫生院108家,覆盖3601家村卫生室,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基层医院看病

大专家帮忙来诊断

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申论_共享经济对共享发展_医院共享经济

“以前看病总是去城里的大医院,现在从镇卫生院检查就能得到大医院的诊断结果,真是太方便了!”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的李大娘一直是大医院的常客,伴随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医疗服务同质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她和许多老邻居会时常相约到柳行街道卫生院查体、问询。

2011年以前,济宁市高新区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突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造性地整体托管高新区5家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出一条可行并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支农新模式。

自从托管以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入数百万元改造提升卫生院。三甲医院医生定期坐诊、查房、授课,来诊患者多了起来,医护队伍也逐渐成长起来,卫生院发展揭开崭新篇章。

伴随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同质化项目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县级、镇级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屏幕上一条条曲线闪烁不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这些心电图通过网络,从济宁的各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送过来,携带着不同的健康信息,等待医生进一步解码。“每天传送过来的心电图大约500份。”心电图室主任李兴杰说,基层患者的需求大,他和同事时刻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然后将诊断意见传回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医生对症施治,中心专家24小时进行心电分析及诊断,保证诊断报告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及时性。

去年1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在对一名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时,医生们感觉诊断起来很有难度。难以确诊,手术方案就难以选择确定。为了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汶上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通过病理网络平台向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求助,请求尽快进行会诊。

看到信息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凡忠立即开通远程会诊系统,确诊为恶性肿瘤。汶上县人民医院随即开展了肿瘤根除手术。及时确诊,对患者进行了最有效的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

林凡忠介绍,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网络平台与12家县级医院建立远程协作关系,不仅能够实现远程会诊,而且当县级医院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远程教学帮助解决。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病理检查“直通车”机制,对一些难以开展的病理切片检查,还可以将冷冻切片送至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

除了心电、病理网络平台,医院还成立济宁市医学检验中心,包括生物医药转化研究中心、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中心等;搭建济宁市远程影像诊断平台,二级医院派驻影像科人员驻点办公,一站式诊断让基层医生、患者都受益。“四大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云数据平台。

2018年,远程医学中心会诊量18.2万例,累计会诊总数达60万例。各项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规模化,效果显著,全天候全域覆盖的远程分级诊疗体系已初步建立,使偏远地区医务人员可便捷获得点对点的长期技术指导和帮助,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到末端、巩固在基层。通过远程医疗,上级专家在线阅片、诊断、疑难会诊,方便患者,保证辅助诊断水平的同质化,提升社会医疗效率,也推进社区医疗质量的提高。

专家下基层

帮看病更带队伍

能够看好病,诊断正确是前提,有效治疗是关键,人才是基础!为此,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猛下苦功。

在加快建设网络诊断平台的同时,创新医联体支援形式,以慢病为切入点,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全流程健康路径,选派知名专家担任“第一院长”“第一主任”抓好医联体单位管理、学科、技术的“传帮带”,持续完善帮扶托管模式。医院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收成员单位委培住院医师来院规范化培训。2018年接收89人进行规范化培训,举行148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各种学术会议,吸收医联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参加学习。2018年,免费接收成员单位进修学习428人,组织有针对性专题讲座118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6000人次。

“这个微创手术实在是太好了,才第4天就可以出院了!”在兖州区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内,即将出院的刘先生称赞不已。刘先生到兖州区中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慢性胆囊炎,需要行胆囊切除手术。“此前有个朋友就因胆囊炎进行了切除手术,采用的是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挺大恢复也很慢,并且留下了一个很大的伤口。在听说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我整个人都蒙了!”

刘先生所采用的微创手术,此前在兖州区中医医院基本没有开展过,而这一先进技术的开展,得益于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的紧密医联体协作关系。

去年9月份,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安排乳甲外科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李鹏到兖州区中医医院担任外科“第一主任”。从门诊到查房,从诊断到手术治疗,李鹏将三甲医院规范化的诊疗模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推广,不仅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大胆提出要开展一些新项目、新技术。很快,在两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阑尾切除术、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瘤切除术等陆续开展。正是由于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兖州区的许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先进的手术治疗医院共享经济,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而且降低了传统手术中的各种并发症,也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此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又向兖州区中医医院眼科等派驻了“第一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儿科(国家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山东省重点专科)、神经外科(山东省重点专科)在鲁西南地区的学科优势,组建首个专科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逐步解决目前鲁西南地区专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基层儿科基础薄弱,上下转诊不对称等突出问题,搭建区域内知识、技能、思想碰撞升华的平台,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医疗技术、远程会诊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对紧密型医联体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享同质化服务

分级诊疗现雏形

“以前,每个月的住院患者也就十多个,现在每月能有七八十人。”看到微山县张楼乡卫生院的变化,院长张振峰掩饰不住地高兴。“没有正确诊断结果、资深专家的支撑,医院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疾病的认识总是雾里看花。”张振峰说,通过健康数据云以及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的培训,卫生院对患者病情诊断更加准确,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也更加有效,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

看到医联体给医院带来的变化,兖州区中医医院院长孔庆民也是兴奋不已,“四大远程诊断中心,让基层医院的诊断更加准确,三甲医院派驻的医生,不仅给医院技术带来了提升,更是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理念,让医院各学科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使得中医院的发展后劲更足。”

“基层医院诊断能力提升了,受益的首先是患者,省心又能省钱。同时基层医院和医院的大夫也在不断进步,受益匪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孙树印说,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数据云,已经建成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涵盖50余家二级及以上医院、108家乡镇卫生院、3601家村卫生室的医疗精准服务同质化服务网络体系,依托互联网汇聚“源头活水”,将市一院专家群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下沉到各级医疗机构。以同质化网络体系为实施载体,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对基层专科进行扶持,探索建立“市—县—乡—村—户”医疗服务网络,推进门诊前移,借助“互联网+”让乡村医生的服务“插上了翅膀”,实时协同乡村医生给老百姓诊察疾病,形成“互联网+”条件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取得初步成效,在医联体内特殊临床专科技术、检查检验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了服务同质,提升了诊疗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另外通过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完善财政、价格、医保等配套政策,医联体上下贯通的互动衔接机制初步形成,保证转诊患者的良好就医体验、及时得到连续的就诊服务,推动构建了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去年,医院成立双向转诊服务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转诊、就诊流程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流程,选定试点科室制定强制性下转制度、标准,设立双向转诊优先窗口和双向转诊导诊台。利用“手机APP”建立“双向转诊”便捷通道,上下级医院可把需要转诊的病人资料、检查报告等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紧密型医联体进入一个新的互动发展阶段医院共享经济,将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为建立分级诊疗协作机制和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奠定了坚实基础。”孙树印表示,不断创新医联体工作,推行“互联网+”发展模式,探索多方共赢分级诊疗新模式,最终目的是实现分级诊疗这个目标!

评论